7月27日-30日,广州市越秀区全面落实开展爱国卫生大行动,以“全区覆盖、科学精准、跨街支援”为核心策略,组织全区街道协同调度,科学评估,划定区街联合灭蚊地图,集中消杀进行环境整治,控制和降低街区蚊媒密度。
◆冲锋在前,织密“黑点消灭网络”
近日,越秀区委组织部依托“百个机关党组织进社区”“千名机关干部进网格”、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民生微实事、双微双愿等,倡议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广泛动员结对党组织、居住地党员等各方力量,全天支持日间路面清扫、杂物清运、沟渠疏通、积水清理等工作及夜间入户宣传、协助清理等工作。通过组建攻坚队开展针对性拉网式检查,尤其是无物业小区、老旧楼宇、商务楼盘、体育场馆等场所开展防疫工作,确保水道、绿化带、积水容器、垃圾中转站等蚊虫易孳生的重点区域不留死角。
截至目前,已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242余支,发动党员3952余人次,开展入户宣传、清理积水、环境消杀等活动1286余场次。
◆专业作战,构建“多维防控网络”
动态预警:聘请第三方病媒生物评估队伍,定期对全区18条街道开展日常蚊媒密度监测,实时追踪蚊虫孳生趋势,发现风险点立即整改。
快速消杀:建立区级病媒消杀应急队伍,动态调度,针对性进行消杀并评估考核,形成“消杀-评估-改进”的优化路径。
源头治理:组织应急监测队伍,定期对18条街道的重点场所、天台、外环境等开展孳生地专项巡查,现场指导清理积水、垃圾等蚊虫孳生黑点,源头减少蚊虫孳生。
“定期监测+评估优化+常态监管”三维发力,建立巩固“反应迅速、处置高效、评估科学”的灭蚊长效机制,控制蚊媒密度,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灵活调度,搭起“联合灭蚊网络”
全区18条街道全员组织,分片包干,以街道消毒站、环卫站的为骨干力量,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区疾控中心驻街监督员对各街道开展统一灭蚊行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对每个社区进行喷药消杀,清理垃圾杂物,消除卫生死角,清理各类型积水。同时,区卫生健康局、区疾控中心动态研判,划定灭蚊地图,采取新“灭蚊落力帮”机制,全区街道协同作战。通过统一调度18条街道消杀力量,结合实际需求,抽调专业消杀人员,背负式超低容量喷雾器组成“联合灭蚊队”,支援需求较大地区和公园绿地等群众活动空间,补强街区灭蚊力量。
◆因地施策,推出“全域参与实招”
各街道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实招,强化区域防控屏障。
六榕街引入智能化的设备和手段进行技防,联动引用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研发的智能消杀机器人进行试用,后续将结合数据反馈推行因地制宜的场景个性化消杀任务。
白云街对辖内重点部位全面摸查,发动机团单位、物业公司采取高效防蚊灭蚊措施,聚焦房前屋后、天台地库、闲置地块和管理盲点盲区等蚊虫孳生地,强化环境卫生整治,街执法队、城管办督促辖内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消杀频次和力度,从源头阻断疾病传播链。
流花街制定专项处置预案和蚊媒孳生地巡查表,落实雨后必巡,结合外立面整治工作积极清理居民楼外立面杂草、天面杂物。
梅花村街成立党员先锋消杀队,划分网格精准包干,带头开展“敲门行动”。
东山街水域众多,辖内东山湖、新河浦涌等大小水体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街道组织爱国卫生运动、建立蚊媒密度动态监测机制,筑牢日常防护根基;动员110余人,发动多方力量做好入户宣传、清理蚊媒孳生地、派发灭蚊片、开展成蚊消杀等工作
矿泉街组建起由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等组成的防控队伍,通过开展“邻里互助”活动,鼓励居民相互监督、彼此提醒。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 通讯员:钟涌、欧广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