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可爱的十五运会吉祥物如何变成周边商品、走进广交会?”“一只看起来很普通的马克杯,为何能从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远销海外?”这些问题的背后,蕴藏着版权与创造的故事。
11月3日上午,第三期“广交会里的版权故事”研学营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广州市版权局指导,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联动广交会知识产权和贸易纠纷投诉接待站、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和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基地等机构,组织邀请版权部门、高校师生及业界代表参与,通过“问题导向+沉浸体验”的研学形式,探寻广交会和十五运会里的版权故事,了解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的生动实践,共育版权人才、共商版权保护、共创版权生态。

从课堂到展馆:多方协同育版权人才
广交会知识产权和贸易纠纷投诉接待站工作人员现场向参加研学营活动的同学们介绍,自1992年至今三十余年的持续探索与实践,广交会已构建起一套成熟高效、特色鲜明的“展前主动排查、展中快速处理、展后联动跟踪”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这套机制在实战中展现出快速响应、专业认定与及时处置的突出特点。投诉接待站邀请国家、省、市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的专家驻会工作,日均投入约130人的专业力量,确保了投诉案件能得到专业认定与高效处置。在第138届广交会中,该机制快速受理并处理各类版权投诉,有效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这套经过广交会这一中国外贸“风向标”和“晴雨表”检验的成功模式,以其保护历史最长、机制最完善、效果最显著的特点,为国内外其他大型展会活动的知识产权与版权纠纷处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广交会方案”和宝贵经验。

广州市版权局版权专家库专家、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刘平教授现场为同学们讲授了《展会版权保护》课程,从广交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及特点、展会通常涉及的作品类型、展会侵权判定的特点与著作权的侵权判定等5个方面展开,聚焦广交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及特点,梳理展会常见的文字、美术、视听作品及计算机软件等侵权高发作品类型,内容既涵盖版权保护相关法律条文,又结合展会的典型侵权案例,帮助学生精准理解展会版权保护的特殊性,掌握侵权应对与风险防范策略,为未来从事版权纠纷处理、版权服务等工作积累专业能力。

暨南大学法学院韩兆威老师分享了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基地版权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相关情况。他表示,基地将持续深化与各方合作,搭建更多常态化、规范化的实践平台,致力于培养和培训全科型、复合型、高端型的知识产权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更多懂法律、通业务、善实践的高素质版权人才。

从展期到日常:多元机制筑版权屏障
本届广交会期间,广州市版权局组建了37名由版权研究、行政管理、文化执法骨干组成的专家团队,进驻各展馆知识产权和贸易纠纷投诉接待站。同时,邀请广州市版权专家库专家通过线上协作的方式,形成“专家疑难杂症支援、驻会工作人员协同处理、优秀硕博士一线解答”的版权纠纷调解机制,确保广交会举办期间的版权纠纷投诉得到及时、专业的处理。同时,依托投诉接待站工作优势,为前来咨询的企业及个人提供著作权登记和广州市作品著作权登记政府资助咨询、版权普法宣传及版权法律咨询等服务,有效拓展版权服务的覆盖面,为参展客商提供“一站式”版权公共服务。

参与本次驻会工作的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学生邓子岚表示,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此次驻会工作让我经历了一次理论与实务的融合,学习了广交会之所以能成为全球贸易标杆,关键在于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防线,从参展商品版权核查到侵权投诉快速响应,每一步都在守护创新成果,唯有尊重创新,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独特优势,这不仅与课本知识形成呼应,也让我明晰了未来学习和工作努力的方向。
从展会到赛会:版权赋能促产业发展
近期,活泼可爱的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雕塑及宣传装置遍布街头,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版权故事。同学们走进广交会场馆内的十五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在欣赏设计精美、趣味横生的文创商品之余,通过特许商品上的版权标识和防伪措施,了解到从设计创作到生产销售等相关流程的版权管理,感受到大型赛事中版权保护的细致入微。

研学营活动结合十五运会全运会官方授权商品版权转化实践主题,邀请了十五运会官方特许生产商及零售商广东南粤分享汇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同志,围绕“以版权为桥,让全运IP与时代共鸣”主题进行现场分享。据介绍,该公司以“顶层设计,版权先行”为战略,梳理十五运会核心视觉资产,建立内部版权规范与授权应用体系,保障IP使用合法规范。通过设计赋能,融合岭南非遗与全运精神设计产品外观,并及时进行版权登记;以“IP注入”的形式,为广东21地市农特产品赋予全运IP,助力“土特产”变“伴手礼”,构建全渠道销售网络,确保商品版权清晰可追溯。此外,公司将版权收益反哺赛事、支持乡村建设,实现版权价值循环,让全运IP连接体育、文化与时代需求。

活动现场邀请了广州市版权局版权专家库专家、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励弘文创旗舰园总经理严捷,分享其在“构建版权服务生态,赋能十五运与产业创新”方面的经验。据了解,近年来园区打造了版权“保护—交易—创新—金融—宣传”五位一体服务生态,通过“版权公证链”与调解室强化保护,依托华南版权服务大厅提供交易服务,承担国家级课题探索创新路径,设科技金融工作站破解融资难题。在十五运会筹备中,园区企业积极参与,通过制作“AI游广州”、创作榄雕工艺精品装点赛事空间、举办“IP欢乐跑嘉年华”实现“设计+体育+公益”融合,以全链条服务助力广州版权事业与体育盛会发展。

从“创意”到“生意”:政策护航聚版权生态
据悉,广州通过出台系列版权相关政策,助力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7月,广州市版权局印发了《关于重新发布广州市作品著作权登记政府资助办法的通知》,将《资助办法》有效期延长5年并重新发布。今年9月,《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促进文旅产业与版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活动现场,黄埔区版权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措施》的具体内容。据介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版权资源丰富、版权企业众多,已形成了工业设计、信息科技、数字文化、游戏动漫、智能制造等五大优势集群,《措施》对符合相关条款的单位最高奖补可达2000万元,在强化版权价值、支持文化出海、激发消费活力等方面也出台了专项细则。据悉,广州市番禺、海珠、南沙等区先后出台版权相关政策,对版权企业(园区)、优秀产业人才、著作权登记、版权示范创建、版权组织和服务机构、重大活动等给予不同资助、奖励。

在实地参观广交会设计创新奖展厅的过程中,构思精妙、设计新奇的获奖产品向同学们展示了版权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故事。同学们表示,有了版权政策的助力、版权监管的护航、版权服务的提质,各式创新产品在版权的保护下,逐渐从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从“创意”到“生意”的价值转化。
未来,广州将持续深化“创意花城”版权工作品牌建设,串联起版权管理、服务、产业等多方面资源,通过打造展会“版权故事”系列研学活动,推动“大中小学生”版权宣传教育一体化建设,以更开放的平台、更完善的机制、更融合的生态,推动版权理念深入人心、版权人才不断涌现、版权产业蓬勃发展。